学院新闻
第四届北京大学南亚学系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2017-04-27
暖春四月,花语芬芳。2017年4月15日,第四届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南亚学系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新楼501会议室开幕。南亚学系主任陈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副院长吴杰伟教授和南亚学系湛如教授分别致辞,对参加论坛的全体同学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南亚学系副主任萨尔吉副教授、系支部书记王旭副教授以及张嘉妹副教授、王靖老师、范晶晶老师以及艺术学院刘晨老师等出席论坛。为进一步发扬光大北京大学南亚学研究深厚的学术传统,来自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哲学系、艺术学院等院系的四十多名师生欢聚一堂,交流最新的研究心得。
开幕式场景
论坛师生合影
此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南亚学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等不同专业方向的21位硕博士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其中20位同学在现场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依据研究方向分为四组,每组报告结束后,由评委老师们分别对每一篇论文进行详细点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确切的建议。
第一组包含五篇论文,侧重对印度古代及当代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胡子琦的《<微物之神>中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对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处女作《微物之神》中的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边慧媛的《<生命之书>的艺术特色研究》从“戏剧因素”“象征与隐喻”“叙事模式”三个角度,分析了当代印地语文学界女作家克里希娜•索波蒂《生命之书》的艺术特色。张雅能的《浅析<五卷书>中的框架式叙事结构》基于对《五卷书》的文本细读,结合热奈特的叙事结构理论分析了《五卷书》中的框架式叙事结构。胡钧杰的《试分析<故事海>中的故事结构》简要分析了古代印度民间故事集《故事海》中的故事结构。葛格的《巴萨瓦及其口头诗歌初探》发挥了南亚系的语言优势,探讨了国内较少有人研究的巴萨瓦口头诗歌这一类型文学,具有突破性。
第二组的五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佛教文献及其相关的宗教思想问题。高婷的《<中论>十八品前五颂梵藏汉对比释读》对《中论》十八品前五颂的梵藏汉文本进行了对比释读,格式规范,体现了北大南亚研究的严谨学风。张荷的《有部系的轮回主体“补特伽罗” 》、王楠的《正理派与中观派关于量的讨论》、林啸的《印度哲学与佛教哲学对比研究—以“多元论、一元论”为中心》、黄光旭的《<坛经>心识结构研究》,则充分体现了哲学系同学在佛教义理研究方面的特色,对理解印度和中国佛教典籍的思想提供了有益的深度启发。
第三组的五篇论文主要讨论古代印度的艺术形式及图文关系等问题,所讨论的与佛教相关的艺术作品跨越南亚、中亚以及东亚等多个区域。李晓楠的《吐蕃金银器初探》,主要探讨了吐蕃时代金银器的器形、花纹、文字、动物形象等相关内容,旨在揭示吐蕃金银器中体现出的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陈艺婕的《大明国里无画师——从雪周传说看东亚文化圈的变迁》从美术史中的一句传说切入,以小见大,探讨东亚文化圈的变迁。胡俊麟的《阿旎陀石窟及其本生经壁画研究》主要讨论了阿旃陀石窟中的本生壁画。段南的《“凹凸法”小议》追本溯源,揭示古代印度画家利用颜色的明暗塑造立体效果的这种敷色方法在天竺本土的使用及其对中国中古画家的影响。孙博的《北宋开宝藏中<御制秘藏诠>中的图文关系》,在前人探索《御制秘藏诠》版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主题相似的版画重复出现与该组版画的内容、图画与《秘藏诠》文本的关系、宋太宗命画工绘制这套图像的用意等问题,饶有趣味。
第四组的六篇论文以文献史料为基础,讨论了南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宗教、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多个侧面。正在印度留学的李芽提交了论文《浅析罗姆•摩罕•罗易对印度新闻报刊业的贡献》。刘丽文的《印度宗教生活中的椰子》搜集了大量印度宗教生活中使用椰子的文献例证,以此反映印度宗教奇妙的社会观和思维方式。康宇的《“吐蕃”名号新论及相关问题探索》详细论述了“吐蕃”这一名号的来源,并对吐蕃与突厥、南阿拉伯的渊源和早期联系做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新见。姜一秀的《古鄯善国的肉刑——以一件新释读新疆博物馆藏佉卢文书为例》利用新出土的佉卢文史料,分析了古鄯善国的司法问题,并与东汉时期的相关刑法进行了比较。查克利的《北、南传佛典中的那罗陀与摩诃迦旃延传记考》以梵巴藏汉文献的对比为基础,分析了北、南传佛典中所记的迦旃延、那罗陀传记,得出“那罗陀”与论议第一之“迦旃延”并非同一人的结论,反驳了部分法师认为此二者为同一人的观点。池明宙的《印度教方位尊卑观念之探源》讨论了印度教的方位尊卑观及其理论来源,指出中印两国在方位尊卑观念方面存在不同认知。该文对于工巧明和往世书文献的价值的认知,为认识和研究印度文化传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所有报告与点评结束后,经过评委老师们的共同讨论与评选,查克利同学荣获本届论坛博士生组优秀论文一等奖,池明宙、孙博同学获得二等奖。康宇同学荣获本届论坛硕士生组优秀论文一等奖,刘丽文、姜一秀、葛格、陈艺婕、边慧媛、张雅能同学获得二等奖。
获奖的博士生与南亚学系老师们合影
获奖的硕士生与萨尔吉老师合影
简要的闭幕式中,陈明教授还宣读了2016年度北大云林奖学金获奖同学的名单,并重申了云林奖学金的宗旨、目的及发放原则。第四届南亚学系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南亚学系及相关系所的研究生们的学术追求。“以学术训练人生,以人生滋润学术,为学为人并重,与天与地齐一”,这一宗旨也将鼓励同学们更加奋发努力,砥砺切磋,并共同期待第五届南亚学系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到来。(文/梁瑞曼)
开幕式场景
论坛师生合影
此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南亚学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等不同专业方向的21位硕博士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其中20位同学在现场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依据研究方向分为四组,每组报告结束后,由评委老师们分别对每一篇论文进行详细点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确切的建议。
第一组包含五篇论文,侧重对印度古代及当代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胡子琦的《<微物之神>中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对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处女作《微物之神》中的身份认同的代际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边慧媛的《<生命之书>的艺术特色研究》从“戏剧因素”“象征与隐喻”“叙事模式”三个角度,分析了当代印地语文学界女作家克里希娜•索波蒂《生命之书》的艺术特色。张雅能的《浅析<五卷书>中的框架式叙事结构》基于对《五卷书》的文本细读,结合热奈特的叙事结构理论分析了《五卷书》中的框架式叙事结构。胡钧杰的《试分析<故事海>中的故事结构》简要分析了古代印度民间故事集《故事海》中的故事结构。葛格的《巴萨瓦及其口头诗歌初探》发挥了南亚系的语言优势,探讨了国内较少有人研究的巴萨瓦口头诗歌这一类型文学,具有突破性。
第二组的五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佛教文献及其相关的宗教思想问题。高婷的《<中论>十八品前五颂梵藏汉对比释读》对《中论》十八品前五颂的梵藏汉文本进行了对比释读,格式规范,体现了北大南亚研究的严谨学风。张荷的《有部系的轮回主体“补特伽罗” 》、王楠的《正理派与中观派关于量的讨论》、林啸的《印度哲学与佛教哲学对比研究—以“多元论、一元论”为中心》、黄光旭的《<坛经>心识结构研究》,则充分体现了哲学系同学在佛教义理研究方面的特色,对理解印度和中国佛教典籍的思想提供了有益的深度启发。
第三组的五篇论文主要讨论古代印度的艺术形式及图文关系等问题,所讨论的与佛教相关的艺术作品跨越南亚、中亚以及东亚等多个区域。李晓楠的《吐蕃金银器初探》,主要探讨了吐蕃时代金银器的器形、花纹、文字、动物形象等相关内容,旨在揭示吐蕃金银器中体现出的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陈艺婕的《大明国里无画师——从雪周传说看东亚文化圈的变迁》从美术史中的一句传说切入,以小见大,探讨东亚文化圈的变迁。胡俊麟的《阿旎陀石窟及其本生经壁画研究》主要讨论了阿旃陀石窟中的本生壁画。段南的《“凹凸法”小议》追本溯源,揭示古代印度画家利用颜色的明暗塑造立体效果的这种敷色方法在天竺本土的使用及其对中国中古画家的影响。孙博的《北宋开宝藏中<御制秘藏诠>中的图文关系》,在前人探索《御制秘藏诠》版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主题相似的版画重复出现与该组版画的内容、图画与《秘藏诠》文本的关系、宋太宗命画工绘制这套图像的用意等问题,饶有趣味。
第四组的六篇论文以文献史料为基础,讨论了南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宗教、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多个侧面。正在印度留学的李芽提交了论文《浅析罗姆•摩罕•罗易对印度新闻报刊业的贡献》。刘丽文的《印度宗教生活中的椰子》搜集了大量印度宗教生活中使用椰子的文献例证,以此反映印度宗教奇妙的社会观和思维方式。康宇的《“吐蕃”名号新论及相关问题探索》详细论述了“吐蕃”这一名号的来源,并对吐蕃与突厥、南阿拉伯的渊源和早期联系做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新见。姜一秀的《古鄯善国的肉刑——以一件新释读新疆博物馆藏佉卢文书为例》利用新出土的佉卢文史料,分析了古鄯善国的司法问题,并与东汉时期的相关刑法进行了比较。查克利的《北、南传佛典中的那罗陀与摩诃迦旃延传记考》以梵巴藏汉文献的对比为基础,分析了北、南传佛典中所记的迦旃延、那罗陀传记,得出“那罗陀”与论议第一之“迦旃延”并非同一人的结论,反驳了部分法师认为此二者为同一人的观点。池明宙的《印度教方位尊卑观念之探源》讨论了印度教的方位尊卑观及其理论来源,指出中印两国在方位尊卑观念方面存在不同认知。该文对于工巧明和往世书文献的价值的认知,为认识和研究印度文化传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所有报告与点评结束后,经过评委老师们的共同讨论与评选,查克利同学荣获本届论坛博士生组优秀论文一等奖,池明宙、孙博同学获得二等奖。康宇同学荣获本届论坛硕士生组优秀论文一等奖,刘丽文、姜一秀、葛格、陈艺婕、边慧媛、张雅能同学获得二等奖。
获奖的博士生与南亚学系老师们合影
获奖的硕士生与萨尔吉老师合影
简要的闭幕式中,陈明教授还宣读了2016年度北大云林奖学金获奖同学的名单,并重申了云林奖学金的宗旨、目的及发放原则。第四届南亚学系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南亚学系及相关系所的研究生们的学术追求。“以学术训练人生,以人生滋润学术,为学为人并重,与天与地齐一”,这一宗旨也将鼓励同学们更加奋发努力,砥砺切磋,并共同期待第五届南亚学系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到来。(文/梁瑞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