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重回燕园忆故往,畅谈学术贯中西——记张隆溪院友与外院教师座谈会

      2016年4月12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学院外籍院士、外院院友张隆溪先生与外院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帕卡德公寓二层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党委书记李岩松,燕京学堂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及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10余位教师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院长宁琦主持。

\


      在座谈会上,李岩松副校长首先欢迎张隆溪教授回到学院,并希望他作为院友能在今后给予北京大学和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更多的支持。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院长宁琦教授也代表学院向张隆溪学长表达了敬意和问候。

\

\


      张隆溪教授和与会各位老师共同分享了自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原西语系攻读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的个人成长经历,期间讲到不少求学时的趣闻。张隆溪教授非常怀念当年身处燕园与老先生们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其风格风骨的时光,同时也对现在北大的中青年学者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他说“这次回来我真的特别高兴!”“大家如今聚在一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为北大的教育贡献力量。” 

\


      燕京学堂袁明院长高度赞扬了张隆溪教授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袁明教授说,张隆溪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位“奇才”,经过几十年磨练,现如今已经成为维也纳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首位华人会长。但是他谦虚低调,总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因为随着中国的强大,华人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袁明教授说,在北大这样一个富有历史感和情怀的地方,要寻找一种更高的人文高度,要有更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国精神,她非常感谢张隆溪教授应邀前来为燕京学堂讲学。 

\


      当谈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话题时,张隆溪教授说,中国外文教育的一个困境就是学生很难做到外语和中文都好,但往往很难的就是有价值的。文学语言在语言里面是最难也是最优美的,而北大长期以来的优势和传统,恰恰就是十分注重从文化和文学方面去教学、去研究,非常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且有很好的基础。
      与会老师和张隆溪教授就人文学科建设、本科教学改革、外语学科定位、中西文化研究、对世界文学的理解等问题,从文学、文化、历史、宗教、学理、外交等多个视角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比如,打通人文学科内部课程方便学生自由选课的同时,要有科学配套的选课制度设计和及时合理的规划指导;中国的人文学科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过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成熟的学术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西方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切忌机械模仿西方的学术套路;在中国软实力不断增强开始走向世界的大势之下,更要保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心灵,不能放松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都应该保持谦卑之心,以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为榜样,如饥似渴地阅读经典,以不同的视角去探讨人文精髓,秉承博学博雅博识这些优良传统并加以弘扬。张隆溪教授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对中国文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当前要警惕学术上急躁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张隆溪教授表示愿意为北大的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外语学科建设助力,相信北大的老师和学生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和更重要的担当和使命。
      本次座谈会历时3个多小时,大家交流感情,畅谈体会,意犹未尽,互有心得和启发。座谈会后,张隆溪教授和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的老师们在美丽的未名湖畔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