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2016年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文学周圆满举办

      2016年3月14日,2016年度澳大利亚文学周在北京大学举办,为此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办了专题研讨会,邀请曾多次获奖的两位澳大利亚著名作家罗伯特•杜伊(Robert Drewe)与克莱尔•赖特(Claire Wright)与会做主旨发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以及澳大利亚大使馆合作举办。
      在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澳大利亚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首先向与会嘉宾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约一百名师生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文学周的主题和意义,强调文学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精神生活中始终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包括文学可以促进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与认识。因此,北京大学在过去九年来坚持每年举办澳大利亚文学周。同时,他还对澳大利亚大使馆给予本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以及长期以来对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支持表示感谢。
      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格雷格•麦卡锡(Greg McCarthy)主持了此次研讨会。他首先介绍了罗伯特•杜伊与克莱尔•赖特两位作家的创作成就与艺术特征,以及他们的作品在澳大利亚的接受度与影响力,为听众理解他们的演讲提供了背景信息。然后,两位作家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的创作和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特征和叙事特征等方面内容,阐释了他们在描写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和各行各业的人们的生活中运用的独特视角。

\
     
      职业小说家罗伯特•杜伊先生提出以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时间年表来挑战在澳大利亚人民心中占有独特地位的“Bush(内陆乡村地区)”的重要性;同时他详述了“Beach(海滩)”在澳大利亚人群体意识中不断上升的地位。认为用“海滩”代表现代澳大利亚的形象更加有形、真切,因为澳大利亚人对海滩有着特殊情感,喜欢在海滩举办一生中特殊的仪式和重大活动。这些事实在他的小说《太平洋博士》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小说家与历史学家克莱尔•赖特女士则提出重新审视历史的观点,强调应当挑战澳大利亚的男权神话,指出这些神话在澳大利亚群体历史记忆中不断使女性边缘化的本质特征。她试图将女性敏锐的感知带入国家历史的叙述之中,她提及女性运动和叛逆女性们的相关轶事,这些女性在对澳大利亚国家和民主的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产生过重要影响,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澳大利亚的大众形象,两位作家的演讲主题具有互补性,有助于听众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现当代的文学现状,有助于听众思考他们自己对澳大利亚的看法是否能真实反映澳大利亚的现实生活。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中心主任张勇先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等老师和同学们在研讨会上与演讲嘉宾进行了商讨和互动,气氛热烈。

\
 
      在研讨会上,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翻译硕士项目(MTI)的白艺茹和刘洋等四位同学分别与小说家罗伯特•杜伊先生探讨了他的短篇小说《太平洋博士》中的一些难以理解和翻译的语言文化问题,并用PPT展示了多种理解及其翻译的可能性,罗伯特•杜伊逐一予以具体而清晰的解答,深化了在场学生对小说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理解。原来,这些翻译硕士项目的同学们上学期在李尧教授讲授的翻译课程上,翻译过这篇小说。此次同学们能有机会与作家本人面对面进行交流,对故事叙事语言及其风格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收获很大,他们非常高兴。罗伯特•杜伊与克莱尔•赖特都表示,这次文学周让他们了解了中国读者与学生对澳大利亚文学的兴趣,也愿意为了让更多年轻和热情的中国学生了解和认识澳大利亚文学予以积极促进与协助。

\

      研讨会之后,中心成员陪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的官员与罗伯特•杜伊、克莱尔•赖特两位澳大利亚作家参观了北京大学校园,美丽的未名湖和博雅塔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著名翻译家李尧教授和作家罗伯特•杜伊先生商定,由李尧教授将罗伯特•杜伊广受好评的小说代表作翻译为中文。这部作品的中文译本初步预定在2017年完成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