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南亚学系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新落成的大楼迎来了第二次盛典。3月22日,来自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哲学系、艺术学院相关领域的四十余名教师、同学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奥义。南亚学系主任陈明老师主持开幕,南亚学系副主任萨尔吉老师主持了论坛。
本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要由南亚学系举办。与首届相比,本届论坛的最大特色在于展现了多元文化交流的特色,研习语言、文学、宗教、美术等不同专业方向的20名本校硕士生、博士生向论坛提交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紧扣南亚研究的中心,围绕宗教经典、社会思潮、文化艺术等热点问题报告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论坛议程主要分成四组:第一组主要讨论古代宗教文化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或热点词汇,如朱成明抓住印度古代经典《利论》中出现的一个概念Ānvīkṣikī,进行了成功的剖析,论述流畅而有深度。葛格的《奥义书中的食物——以相关文本为例》,探讨了奥义书中一些食物名称的由来及含义。姜一秀对比了印度Svara与中国五音所代表的意义。李灿综述了《贤劫经》的研究史,并介绍了自己发现的《贤劫经》的多语种的新资料,学术价值重大。熊江宁论述了明初的“三经讲习”政策及其对于僧教育之影响,很有现实启发意义。
第二组主要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如;边慧媛对泰戈尔短篇小说《太阳与乌云》,周佳对乌尔都语小说《时代之子》,周琼对911事件之后的新小说《同乡密友》,张欣云对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故事海》等作品进行了文本细读,分别从人物形象、框架式叙事结构、语言表述与叙事策略等方面做了较有深度的分析。张婧则主要探析了谢赫•阿卜杜拉早期的政治经历与克什米尔的民族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此文引发了有关国族认同和宗教民族主义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第三组主要是对南亚雕刻、绘画艺术以及对中国艺术影响的解读。如段南《丝绸之路本生故事壁画人物服饰初探》考证了壁画艺术中所展示的服饰演变与胡汉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刘静研究了大足北山佛湾第149 窟诸天像及其造像的历史背景。吴燕武以大阪藏《五星及廿八宿神形图》为中心,对二十八宿形相进行考源,揭示中外天文学交流上的一段因缘。孙博以稷山青龙寺水陆画为例,对“天地冥阳系”水陆画的创制进行了剖析。
第四组集中对宗教哲学思想和出土文献的讨论,如张燕红以《广林奥义书》为例,对奥义书中的轮回解脱观与印度社会伦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刘明晖对《中论》的时间空义,阐明了自己的认识。杨帆详细论述了“葡萄”在中国的传入定名与接受的历史过程。关迪细致分析了佉卢文木牍的形制类型,总结了佉卢文木牍的书写格式,认为佉卢文木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他还成功识别出一件佉卢文木牍的真伪。
叶少勇、陈明、高鸿、萨尔吉以及特别邀请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静杰老师分别对学生的报告做了详细点评。会上,老师们鼓励同学们大胆发言,主动与其他同学多交流,在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宝贵意见,以提升自己的研究空间;此外,强调应继续发扬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优良的研究传统,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多参考国内外的文献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力求研究更加准确到位;同时,最重要的还在于要静下心来做学问,用热情、严肃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
最后,进行了简要的颁奖仪式,来自印度古代语言文学专业的2014级硕士生葛格、2012级博士生朱成明分别获得本届论坛“硕士组”和“博士组”优秀论文一等奖。关迪等10位同学分别获得二等和三等奖。
闻道有先后,学术无止境,本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学术兴致,并期待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到来。 文/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