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胡安.何塞.阿雷奥拉:《故事锦集》与《集市》讲座成功举办

        9月20日,著名作家、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教授埃尔南•拉腊•萨瓦拉北京巡回演讲第一讲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新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讲座从阿雷奥拉的生平轶事入手,并以《故事锦集》(Confabulario)和《集市》(La Feria)的文本为例,用既富知识又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听众们传达了他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理解和评价。

\
会前交流

\
系主任卜珊开场

      生命是被支配的,而不是自主的,时常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和方向。讲座伊始,拉腊先生便指出,阿雷奥拉的短篇小说《扳道员》(El guardagujas)中隐含的卡夫卡式的忧世语调,奇迹般地与现实生活产生了重叠,甚至有些近似于对上天安排的回应。小说中将人生比作一趟列车旅行,旅行中产生的变故——包括死亡,无从预见,因此也无人知晓“下车”的时间和地点。有趣的是,去世后,阿雷奥拉骨灰也没有被立刻安葬,而是在周游故土,接受读者顶礼,如同列车一般做着无自觉的旅行。
      拉腊先生指出,阿雷奥拉虽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他的作品联系着内心独白、信仰与欲望的冲突,以及对社会现实图景本质性的描写,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一个矛盾痛苦,却接受了极大自然馈赠的天才形象。

\
拉腊先生

      阿雷奥拉生于1918年,在十四个孩子中排行第四,自小在家庭学习氛围中耳濡目染,三岁习诗,博闻强记,十一二岁即开始在公共场合朗诵诗歌、表演戏剧。青少年期间参与报纸的发行工作,于1943年以主编的身份创办《厄俄斯》(Eos)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杰作《他活着的时候行了善事》(Hizo el bien mientras vivió),反响良好,自此开启了他致力于墨西哥文学发展的道路。他的作品细腻真实,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来自然流畅。拉腊先生表示,这不仅有赖于他对文学作品的广泛涉猎,得益于安东尼奥•阿拉托雷和很多共同办刊的西班牙语流亡文人的教导,更源于他对语言天生的敏感度——“文学如同从我口中流出,是有声的。由于我生来就能感知音响变化,若我拥有一种文学气质,那便是我将能自然地将语言视为一个有形的实体。”
       《集市》这部小说以阿雷奥拉的故乡大萨波特兰(Zapotlán El Grande)为叙事背景,以当地每年3月19日为纪念圣何塞举办的集市为叙事开端,通过叙事人称转换的手法收集碎片化的人物和时代信息,忠实地反映了该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图样,其中包括宗教仪式、节日习俗、农耕文明、政治形态等与个人和集体息息相关的话题,共计288个短章节。除了这部作品的地区题材外,拉腊先生还重点强调了其他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幽默的语调,二是作者的自陈。与《佩德罗•巴拉莫》(Pedro Páramo)抒情诗般的表达方式不同,何塞•阿雷奥拉没有像胡安•鲁尔福一样渲染悲观的情绪,以幽默的语调表现痛苦的主题正是阿雷奥拉追求的反差,他说,他笔下看似玩笑的话,都是“用泪水、咬紧牙床的吱嘎作响、虚无和如影随形的孤独感拼凑成的”。随着艺术风格的日臻成熟,阿雷奥拉开始采用隐喻和夸张的方式使真实人物产生变形,在荒诞的基础上建立客观性和常识,并以俏皮诙谐的语言愉悦读者,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拉腊先生以《故事锦集》中书信体的《致一位把鞋修坏了的鞋匠的信》(Carta a un zapatero que compuso mal unos zapatos)中发生的奇闻为例,向听众展示了阿雷奥拉明快、灵巧、辛辣而犀利的语言风格——“我让您修的那双鞋原本是双人人羡慕的好鞋……我的脚穿在它里面如鱼得水……它似乎成了我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您会摸到一个灾难性的洞穴,脚若想伸进去,只得先变成一只爬行动物。在脚伸到鞋的头部之前,突然又会顶在鞋帮上,就像碰上了水泥转轴。”类似的写作特点在《私人生活》(La vida privada)、《奇幻微粒》(El prodigioso miligramo)也有体现。

\
互动


      演讲部分结束后,拉腊先生接受提问,并与台下听众互动。他表示,时隔四年故地重游,继续与中国读者分享拉美文学璀璨的成就,和一代大师奇趣的生平令他十分激动。阿雷奥拉作为一名出版人、文学写作班督导,极大推动了二十世纪墨西哥叙事文学的发展。如今,不仅他的写作班在坚持不懈地为教育事业做着贡献,他的作品也将永恒地激发着现代人创作的火花,值得世界各国西班牙语文学研究者细细品读。 文图:西班牙语专业13级本科生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