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术探索之法观教师发展之道——“学术研究与教师发展”主题讲座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青年教师培训
2017-12-13
2017年12月8日,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许钧教授与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数十名青年教师就“学术研究与教师发展”展开深入交流。许教授以个人经历为蓝本,娓娓道来,阐述作为一名学者在面对诸多焦虑及压力下应当如何探求学术之法,以拓展其教师发展之道。
许钧教授一开讲即指出,在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学术研究和教师发展这一问题尤有探讨的意义。用历史的眼光看,北京大学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二十多个语种学科建设实为承担中国连接世界的责任,多个语种文学文化的特色研究让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成为世界文化的共同建设者、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者。因此,从事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青年教师们也应当具备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责任感。
在学术追求以及学科建设的路途中,许钧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别从青年教师应做的三件事,应建立的良好习惯和常态,学术研究者面临的四大焦虑,以及青年教师应解决的四个问题这些角度阐述青年教师如何拓展学术道路,推进个人发展。
首先,许钧教授向青年教师提出三点建议:做好三件事。第一,上好一门课,建设好一门课程,让学生学有所得;第二,做好一点科研,抓住最适合自己的一点,做到极致;第三,提供好一点服务,为学院、学校、学术“社区”提供服务,让服务成为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教、研、服务三者不可缺,且三者相互促进补充,才能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大学老师,也会带来个人能力提升和发展的机会。
接着,许钧教授阐述了作为研究者所应建立的良好习惯和常态:多读一点书、多做一点思考、多写一点东西。读书要读好书,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同时也要常常写作,要为了探求而写作,而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
许钧教授指出,现今许多青年学者对于写作发表都有着较大的压力和焦虑,并将其归纳总结为四类。第一是理论焦虑,一昧地想创造理论,仿佛没有创造出理论就没有学术成果;第二是技术焦虑,迷信技术,但其实我们不应当舍本逐末,要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变革并不是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三是方法焦虑,许多人坚持研究必须建立理论框架,这是为了方法而方法,结果却不一定是好的;第四是价值焦虑,许多人习惯用立竿见影的实用性来衡量自己的作品,反复怀疑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用”,迷失于对价值的独立判断和追求。
想解除这些焦虑,许钧教授提出了四点建议,即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是定位问题。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的青年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外语的,应当有自己的明确的学术研究定位,并且学会让自己的研究定位和学科建设发展相挂钩,相互推动促进。第二是意识问题。许钧教授强调意识来源于习惯,非常重要,例如见到现象就要有意识进行钻研写文章,写了文章就应该投稿,要有试一试的意识。意识需要唤醒,而一旦唤醒了就可能持续进步。第三是途径问题。青年教师要学会建立途径,例如获取一手研究资料的途径、参加研究会议的途径、和学术同仁沟通的途径,途径的拓展很重要。第四是交流问题。作为研究者,不能只顾埋头钻研,需要建立交流的想法,因为研究一定是在学术共同体里形成的。
许钧教授娓娓道来,深刻且不乏生动,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学术共鸣和交流热情。讲座后的交流环节中,听讲教师与许教授从多方面就主题展开进一步探讨。英语系黄必康教授提出国内外学术交流不平衡现状的问题;语言所胡旭辉老师基于SCI期刊发表质量现状,尝试探讨国内学界风气的问题;广外的交流学者则就翻译小语种外国学术著作必要性的问题提问。
此次的讲座交流引发外院青年教师共鸣,也成为启发教师自我反思及尝试开拓的新起点,借鉴许钧教授多年经验,重新探索学术之法,反观自身教师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