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澳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国际研讨会圆满举办

 
921~22日,中澳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圆满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与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合作举办,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Frances Adamson)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孙芳安大使回顾了中澳关系发展的历史,指出两国既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同时也有着友好交流的历史和实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加强对话和沟通,才能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增进理解与合作。她对中国崛起的成就表示十分欣喜,并表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遇。20121028,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了《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其中关于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提升澳大利亚的自身国力、以及教育澳大利亚的年轻一代等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她希望中国和澳大利亚不仅成为经济合作的伙伴,更要加强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她也鼓励在场青年增进对中澳关系的思考和理解,成为两国友谊的积极推动者。

 
\
 
吴志攀常务副校长代表北京大学祝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希望通过对中澳关系的探讨,为增进两国合作搭建桥梁。之后,吴校长结合个人经历谈了对中澳关系的理解,他指出北大和他自己都与澳大利亚有很深的渊源,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也曾访问北大并发表中文演讲,陆克文流利的中文曾引起热烈反响。澳大利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文,文化正在成为中澳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他认为,北京大学和澳大利亚的高校有很多交流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开展,中澳两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吴校长希望通过举办此次研讨会深化中澳之间对双方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的认识,增进两国学术界和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尤其是促进北大澳大利亚研究的发展。

 
\
 
出席研讨会的国内外代表包括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胡壮麟教授、国际关系学院査道炯教授、国际合作部长夏红卫教授、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副院长刘树森教授、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大卫沃克(David Walker)、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韩峰教授、澳中理事会(Australia-China Council)前任主席马克维恩莱特(Mark Wainwright)、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国防研究中心休怀特(Hugh White)教授、《澳大利亚人报》总编保罗凯利(Paul Kelly)、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澳大利亚中国政策研究所主任大卫凯利(David Kelly)、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执行主任何康文(Kevin Hobgood-Brown)等会。此外,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国内外的八十余位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兄弟院校的数十位师生听众。
该研讨会为期两天,共六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在中国选择中的政治与感知地区争端了解中国的崛起高深莫测的澳大利亚人对于亚洲的基本知识和教育的未来、以及澳中青年联合会论坛:我们的中国梦——超越课堂的个人观点。针对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性质与发展趋势、澳大利亚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多边关系、如何拓展中国的澳大利亚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该研讨会既是对两国交往经验的总结,更是对两国未来前进之路的展望,两国的主流媒体都对这次研讨会进行了相关报道。
该研讨会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下属的澳中理事会的大力支持。按照北京大学与的澳中理事会签订的协议,双方自20132月开始在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设立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席位,并由澳中理事会及其下属的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负责派遣大卫沃克(David Walker)教授前来北大担任这一职位。作为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澳洲理事会的合作项目之一,这一讲席项目对促进北大的澳大利亚研究、加强北大与澳大利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姚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