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第4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
2018-11-29
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第4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高层论坛是在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框架下开展的活动,得到教育部国际司和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等机构的大力支持。论坛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邀请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МАПРЯЛ)秘书长Наталья Брунова女士、МАПРЯЛ秘书处主任Александр Коротышев博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Юлия Меньшикова教授,以及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近百名俄语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参加讨论,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俄语专业的教学与课程改革等议题进行发言和交流,借鉴国内外俄语专业办学的成功经验,思考我国俄语专业的定位、发展与方向。
24日上午,论坛开幕式隆重举行。开幕式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院长宁琦教授主持,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张国有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际俄语教师协会(МАПРЯЛ)秘书长Наталья Брунова女士宣读了МАПРЯЛ主席Л. А. Вербицкая的贺信。
张国有会长肯定了论坛举办四届以来对全国俄语学科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从全球融合和国际交往的视角展望了推动俄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明舟社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俄语出版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出版的悠久历史和近年来为俄语界所呈献的经典出版物。他表示,北大社将继续以全方位的教学服务、优质的学术品位和出版实力,不断追踪学术前沿,为中国俄语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МАПРЯЛ主席Л. А. Вербицкая女士在贺信中概述了俄罗斯文学和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要影响,肯定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对于推动俄语教学科研活动在中国发展的积极贡献,并对进一步深化中俄语言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表达了期许。
开幕式后,本次论坛开始了大会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黄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隋然教授和南京大学王加兴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俄语+金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定位与培养特色”“从‘改革开放’到‘一带一路’的中国外语教学”“当前俄语(专业)教师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发言,阐述了当下俄语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调整方向。
МАПРЯЛ秘书长Наталья Брунова、俄罗斯赫尔岑师范大学应用俄语研究所研究员Юлия Меньшикова和МАПРЯЛ秘书处主任Александр Коротышев也就世界俄语研究的发展方向、俄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词汇结构、俄语文学在当代世界图景中的责任体现做了学术报告。
接下来的发言中,浙江大学王永教授和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以“新时代浙大俄语学科建设:传统与创新”和“从主辅修到双主修:俄语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尝试”为题,分别就浙江大学和南开大学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介绍。首都师范大学杜桂枝教授、复旦大学姜宏教授,则以“俄语句法中的世界图景”和“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中的罗曼诺索夫”为题,呼应了俄方学者的学术探讨。
24日下午,论坛议程进入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分为四组展开发言和讨论。第1组讨论中,大连外国语大学任雪梅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邓滢教授等代表,分别就本校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20余所院校的代表,也分别就相关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2组讨论由北京大学刘洪波副教授的“关于大学本科俄罗斯文学课的几点思考”展开,西南大学谢周教授、江苏科技大学刘阳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王洪庆教授等学者,分别就俄语专业中的区域国别研究、俄语存在句在教学中的作用、俄罗斯哲学家施佩特的人文认知方法论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东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呼伦贝尔学院、武汉大学等院校的代表参与了上述议题的讨论。
第3组会场,来自厦门大学的徐琪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海淑英教授和来自兰州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海南大学、新疆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南昌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等院校代表,围绕“新国标对综合性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中亚语人才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俄语国家的汉语语言政策研究”等问题各抒己见,交流了相互间的探索经验。
第4组研讨由师范类院校的议题开启,北京师范大学刘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宗琥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刘玉霞教授等,就师范院校俄语专业的发展思路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代表参与了讨论。该组的另一议题,是行业特色的俄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国石油大学、山西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院校的代表,在此方面贡献了鲜活的经验。
在论坛举办期间,24日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会议召开。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宁琦秘书长汇报了研究会2017-2018年来工作开展、网站建设、成员单位信息更新、秘书处建设的情况,张国有会长就研究会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全体代表就2019年的活动计划、研究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25日上午,论坛大会发言继续进行。山东大学李建刚教授、黑龙江大学孙超教授,就“新时期俄语人才的自我塑造”“新国标框架下的俄罗斯文学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上海外国语大学杨仕章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高国翠教授、吉林大学刘佐艳教授等代表,就“走向独立学科的文化翻译研究”“ 高校俄语外教课堂教学话语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综合性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刘永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方教授、北京大学陈松岩教授等代表,就“外语教学中的成语识解”“综合性大学俄语专业的困境”“外语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等问题阐述了深刻的见解。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李哲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俄语图书出版方面的思考与体会。各发言代表的新颖视角和恳切建议引起了与会者的热情讨论和强烈共鸣。
在本次论坛的闭幕式上,西安外国语大学邓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任立侠教授、厦门大学徐琪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大满教授等几位分组讨论主持人,代表各自小组向大会做了总结发言。天博官方网站,天博tianbo(中国)宁琦院长,在闭幕致辞中概括了本次会议与会者发言中有代表性的观点,针对各院校俄语专业学科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真诚的建议和期望。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编辑部张冰主任主持闭幕式,对与会学者对本次论坛的参与和建言表达了感谢和敬意,希望与各位专家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并期待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跨学科俄语人才培养的探索中继续提供出版支持与服务。论坛在温暖而愉快的气氛中结束。